五十年的孤独

我几乎没有去过离西安不远的白鹿原
好像仅有的一次 是几年前去那里摘樱桃吃
我直到昨天才看完了[白鹿原]这部小说
心情难以平复 这真是一部好书

但我并不后悔这么晚才读完它
因我自己感觉这两年心境变得更加客观和冷静
难以想象在六年级读红岩的那个年纪
或者在中学读白洋淀纪事那样的时候
读这部冷眼旁观灾难中的中国的小说 会怎么样

我之所以用这个题目
是因为它像极了[百年孤独]
不过它的时间跨度只有大概五十年
甚至主角从第一章活到了最后一章…

无论是开头和结尾
还是作者波澜不惊的行文
还是那带点神秘的魔幻现实主义
都和百年孤独有着神似
虽然书中写的村子不是由无到有然后再湮灭
但却是从中国几百年封建社会毫无变化的平静中
突生波澜 波涛汹涌
直到五十年后又逐渐归于平静

最令我感慨的是
这本书在写两党相争时的那种公正
没有说任何一方的好话
只是客观的记录 社会的剧变 对一个小小村庄的影响
白鹿村就像漂泊在海上的一艘小船
几十年来在海上漂泊
有时风和日丽 人们繁衍生息
有时暴风骤雨 小船险些覆没
船长白嘉轩跟着几度浮沉 却宠辱不惊
最后却说 这辈子就做下一件不见人的事

这书中描述的白鹿村追求的精神
被总结为”仁义”两个字
这也是关中平原的主流价值观
我也深受这两个字的影响
如今我消极避世信仰不定 是为不忠
如今我不顾父母远走他乡 是为不孝
于是只能暗自要求自己留住先祖的精神
不要变得不仁不义就好了

这书的对话陈忠实都是直接用当地的方言
比贾平凹用词还土很多
估计如果不是陕西人 其实很多词都会不太懂
我看书的时候
心里都是用陕西话念出来的
所以西安的同学们如果看这书估计挺亲切的

而近来有朋友常叹蒋公剿匪不力
其实从这样的一个村子 也许更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时高层的视线 官方的耳朵
基本都被一层看不见的隔膜隔离开了
反而从老百姓的视角去看
世事才更容易懂一些
可惜在高处呆久了 就很难看清楚地上的众生
而中国这么大
就不光有高的问题 还有远的问题
当国土突然变成一个小岛
看到的反而逐渐多了逐渐清晰了
改革的脚步才得以发展
不必哀叹不必遗憾
即使历史用另一条路重演
那改革也是无法复制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
北京也好 南京或重庆也罢
这三个地方的命令 经过地方 省 市 县 再传入这个书中的村子
都已经越来越偏
对比北美洲大陆同样那么大 之所以能够基本稳定
是因为选取了一种不逐级下发命令的制度
所以我想
我们什么时候红头文件是从下往上递交
而不是从上往下下发了
才能够真的更稳定一点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